發聲首頁> 發聲高校> 青少年發聲獎> 以民間故事發想,不直接的感受轉化

以民間故事發想,不直接的感受轉化

2018/05/20


這次的發聲獎短片組課程有別於以往,第一堂課不談電影語言和劇本結構,請來了民間譚(民間故事)蒐集者——楊雨樵老師,帶領學員們一同感受、想像與連結生活的每個細節。

「自己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


「感受」是藝術創作的核心,藝術家藉由作品將自己的感受傳遞給觀眾,而觀眾再藉由自己的感受解讀藝術家傳遞的訊息。人最珍貴的價值就在於我們擁有五種器官感受:「手摸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眼睛看到什麼、鼻子聞到什麼、嘴巴嚐到什麼」,每一個東西都有辦法製造出幻覺、幻象及謊言,經過看似栩栩如生的解釋了一番後,這些幻象看起來就和真的一樣。這些被建構出來的感受,掩蓋了本身最真實的感受。我們都聽過眼見為憑,但這說法似乎也正一步一步被推翻,經過我們詮釋後的感受就一定百分之百正確嗎?我想並不全然,因此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尊重每一刻掌握到的任何訊息、感受到的任何事情。

「打開感官,重新發現自己能夠發現什麼。」

「觸覺」這件事其實不單單只是「摸」而已,它雖然是我們最常用來感受事情的方式,卻往往被我們忽略,觸覺的符號也不常出現在於電影裡面,唯獨男女親密的電影畫面。嗅覺也是如此,但其實這兩種感受都是能透過演技、顏色或各式各樣的分鏡呈現在電影中的,而這些呈現的技巧根植於更早的敘事內容,也就是各式各樣的民間譚或神話。

雨樵老師和學員們講了兩個民間譚,故事的中間不斷地停下來詢問學員對故事內事物的想像,「黑色的鳥長什麼樣子?」、「黑色的蛋埋在黑色的沙裡是什麼感覺?」、「白水牛的觸感會是什麼?」、「白水牛產出的牛奶會是什麼口感?」等等,每個學員的感官與想像答出的答案,都成為了故事的一部份,而故事的結尾,其實就是在敘述一件我們非常熟悉的事物,像是榴槤。

這也表示,民間譚是有意識地將一個物件分解成更基礎的各種東西,讓每個東西都能夠構成描述對象的其中一個部分。人們本來就具有一種敘事能力,就是透過一個小物件去做非常誇張的詮釋,而這樣的敘事手法也經常應用在拍攝短片或長片裡,去描述任何一個物件、或一件抽象的事情,將事件因式分解並重組排列,就會組成另外一樁乍看完全不相干的事件。

綜合民間譚給我們的啟發,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加入許多觀者的自己想像後,卻衍伸出華麗不失樸實的生活奢侈故事,一切的基本皆出自於說書人本身對生活的觀察。觀察後發想,更是連結不同生活環境的人們,最直接的藝術方式。

「想像大多來自媒體與生活經驗。」

有趣的是,當學員被問起「蛇的觸感是什麼樣子的?」,沒真正接觸過蛇的學員卻也能想像牠的觸感,而這些想像的依據,則大多來自於平時從媒體的吸收或是生活的經驗。也許是印象中看過的蛇的影像總是在地上扭來扭去,身體的擺動非常自然,所以猜想牠可能是滑滑的、軟軟的。

又或者是藉由直接的視覺接觸開始想像,舉例來說,觀察一個陌生人時,我們藉由他的穿著、行為、習慣、物件等等,能大約推演出他的職業、個性或是心情。而在於一部作品當中,這些物件除了能代表一個人外,更能讓觀眾藉由那樣的提示,進而找出整件事情的關聯性及代表寓意。這也是「想像」獨有的樂趣,唯有如此才能夠跳脫正確解答的框架,透過感官的感受與其他事物做更多的連結,激發更多敘事上的創意發揮。

「享受撫摸的樂趣與第一次的感受轉化。」

雨樵老師請每一位學員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去仔細的觸摸教室裡的每一樣物品,牆壁、窗簾、衣服、文具等等,並且記下自己心中最有印象的東西,再把印象最深的觸感置換成某一個地理景觀,以及想像在那樣的地理景觀裡如果有一種動物,那會是什麼樣的動物?

一切的感受皆由想像出發,也許可以置換成一個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地理景觀,不曾親眼見過及觸摸過,對於越不熟悉的事物,越能給予它新的意義,我們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反之如果太靠近,則會讓人覺得太過於理所當然,想像空間相對減少,也會成為日後編劇的一大困難。編劇必須擴展自我的感受視野及想像空間,才能讓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感受裡,要如何才能夠令人耳目一新?也是編劇的一大挑戰。

在這項觸感轉化的練習中,各個學員也展現出多元化的範例。書本、地板、燈罩⋯就像芒草、岩石、沙漠⋯等等。其中一位學員說:影片剪輯機器很像石頭,石頭經過河水的沖刷,讓表面變的平滑。宛如鍵盤的表面。一個真誠又實際的言語,不被視覺所控制,閉上眼睛,從視覺化作感受再轉化為觸覺的質感,將視覺語言化,也是正式拍片前非常重要的練習之一。

還有另一位同學摸了一個規律行走的球狀機關,然後說:「他是一個都在軌道行走旋轉,就像火車一樣,日復一日,他的一生都是在鐵軌上運行。」很特別的是,從他的觸覺到思考裡,他感受的發想不是表面的材質,而是他的「運動」。同樣的物體,觀眾的想法截然不同,而導演如何將他想表達的意念傳達給觀眾?或是延伸出更多層的寓意?

當要描述一個物件時,以物件轉化代表,比平舖直述更能表現更多樣化的故事。而創作與表達之間,如何去取捨或是處理,創作的另一面,即是表達,要讓大家接收核心理念,表達能力極度重要,嘗試更多不一樣的表達形式,也是這堂課最重要的一項練習。




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
會員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