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首頁> 發聲高校> 青少年發聲獎> 【青少年發聲獎 / 文字】報導驅勢

【青少年發聲獎 / 文字】報導驅勢

2017/05/02


文/侯奕丞

從新聞談到專題報導,同學們對新聞的產出已經有了輪廓,但除了新聞的內容,新聞的「載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發聲網請到GJ!! Taiwan網路媒體創辦人黃書緯老師,跟大家談談媒體趨勢,以及現在最夯的新媒體是怎麼一回事。

有「新」這個概念,就代表肯定有「舊」的東西來作呼應。書緯老師以自己的經歷跟同學分享,早期1970年代普及的家庭媒體─電視,節目以時段作區分,服務不同年齡、身分的成員,放在客廳的電視扮演著家人們的連結與緩衝地帶。

但在今天,科技進步、經濟成長,媒體也進入小眾的時代,人人都有一個螢幕,家人不再聚集在客廳看電視,闔家觀賞的節目銷路變差,針對個人喜好的節目成為主流。因此除了媒體內容,「媒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可以看到閱聽習慣的改變,以及家庭空間與社會關係的變遷。

不過小眾的媒體使用習慣,是現在才出現的嗎?書緯老師說明,其實個人的東西,很早期就出現了,像是可以在房間內自己收聽的收音機、帶出門的卡帶隨身聽,甚至在更早以前藏在書包的小本雜誌、自己做的剪報本等等。因此在大眾媒體的時代,就已經有小眾的東西在進行,包含文字、聲音、影像。

所以媒介在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創造新的東西。書緯老師引用傳播學者Marshall McLuhan所說的「媒介即是訊息」,人們在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影響,兩者之間是相互共生的。好比今天看了漫威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電影是新的媒介,但來源還是漫畫,好看的電影更顯得漫畫的優秀。

所以新媒體的好,不是在於科技有多厲害,而是使用者如何混搭這些媒體,用什麼方式使用這些素材,給讀者看到什麼、體驗到什麼,混搭的能力才是關鍵,新舊之間沒有絕對的切割,會有混搭,這就是媒體的趨勢。

但書緯老師也提醒同學,媒體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做出來」,東西在研究室中想像,其實不會有任何改變,在這個印刷、攝影、剪接相對成本很低的時代,混搭不同的媒體,然後說一個故事,才能累積最實用的經驗。

課堂的尾聲,書緯老師請同學們分組,設計一個媒體,去想想要做什麼東西、說什麼故事,有些組別的同學設計出平台網站,整合現有網路上不同的聲音與資源。老師表示,平台整合沒有問題,但大家可以多去想想,除了既有的,還有什麼別人沒想過的問題可以做,去突破網路上現有的東西。這件事可以從日常的觀察做起,看看自己關心的人事物,有什麼樣的東西會引起他們的哭、他們的笑,而有什麼是現階段的我可以做的。

書緯老師最後提醒大家,請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去理解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樣,找出自己看事情的視角,然後想想我可以改變什麼。且最重要的就是去執行,不要害怕失敗、被嘲笑,這樣永遠不會有新東西。不要認為自己是高中生有很多的限制,而是去嘗試,勇敢跨出第一步。




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
會員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