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首頁> 發聲高校> 青少年發聲獎> 【青少年發聲獎 / 文字、攝影】文字和影像交會的可能—鍾易庭老師

【青少年發聲獎 / 文字、攝影】文字和影像交會的可能—鍾易庭老師

2017/04/30


 

在練習表達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鼓勵同學用一些不同形式的工具來發聲,所以我們第二天的工作坊課程,就規劃了兩堂文字組和攝影組一起共同上課的大堂課。而第一堂課,我們邀請的是鍾易庭老師,請他來和大家談談文字跟攝影一起工作的可能。

 

配合這堂課的主題,易庭老師在上課前就發給所有同學一篇他從紐約客雜誌上摘錄的文章「從攝影開始寫作」。所以在課堂的前半段,他準備了一個抽籤的APP,讓所有攝影組和文字組的同學輪流發言,各自講出喜歡這篇文章的哪一句話。在這樣的對照下,大家就會發現文字創作的同學和攝影創作的同學在同一篇文章裡看見了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和感覺!


這篇文章是一名紐約客的專欄作家思考自己的寫作方式,如何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攝影功能出現而產生了改變。他覺得,因為隨時能拍照而使自己的寫作多了更多細節,但是腦中記得的事情卻也越來越少。文章雖然短,卻緊扣著上課的主題,不段討論著文字與攝影如何彼此影響紀錄和寫作的關係。


同學們對於這邊文章有正反意見,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學贊同這個作家的觀點,認為隨手可得的影像,其實讓人的思考能力變得薄弱,但也有同學不認同,認為這樣的工作方式,其實反而讓人更能有時間和心力去思考問題。易庭老師並沒有在問答的過程中,給出任何答案,相反的他只是不停的覆述同學的想法,以及近一步的提出問題讓同學做出更清楚地闡述。而易庭老師也會在問答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文字或攝影作品的案例,讓同學能更近一步的思考。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易庭老師在講到影像和文字的關係時,舉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作為案例,藉由文字如何以描繪女主角和情人私會的周圍場景來取代描述兩人之間的情慾,說明文字的主要能力之一就是可以憑空架構出一個畫面。另一個例子,則是攝影家Diane Arbus最有名的一件攝影作品《雙胞胎》,作品中的照片一看就知道那是一對雙胞胎,也很自然且容易地比較出他們彼此的差異,但是,易庭老師說到,去描述高度相似中的差異,其實是攝影輕易可以完成,文字卻相較難以做到的事情。

 

易庭老師也介紹了Sophie Calle的作品《盲》,這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先請盲人描述了一個他認為最美的場景,然後再去以此為線索進行拍攝,最後則為這個盲人拍攝了一組肖像照。將描述文字與兩照片並置,這三個畫面雖然彼此相關聯,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彼此沒有任何交會的可能。易庭老師介紹的這些創作,有些是文字,有些是攝影,但也有兩者兼具,便是想讓同學們思考在觀看、思考和閱讀文字與攝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課程最後,易庭老師用維根斯坦的一段話當作總結:「一個人對於不能談的事情就應當沈默。(what we cannot spea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易庭老師想透過這段話,來跟同學說明,每一種媒材在每一個人手上都有極限,而去了解這件事情,對於創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會知道如何選用最適切的方式,去談論我們想說的想法。

 




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
會員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