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首頁> 活動報導> 創意拍片營> 2018音樂故事創意短片工作坊—《臺史博夜未眠》

2018音樂故事創意短片工作坊—《臺史博夜未眠》

2018/04/11


文/憶潔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臺南市安南區,致力於保存臺灣文化,近年來也持續發展不同展演形式,例如劇場、影像,讓民眾能以多元的觀看更加理解臺灣歷史。臺史博睽違五年再次與我們合辦營隊,這次以「音樂」為主題,結合館內蠟像與學員們拍攝的影像,呈現出學員們眼中,時代的故事。

第一天到達臺史博後,館員和我們簡單導覽了整座博物館,並且看了一齣迷你劇場,演出了音樂載具的進化,瞭解黑膠、蟲膠唱片的差異,還有不同時代人們聽歌時心境上的差異。
 

圖/迷你劇場中的音樂皮影戲

 

下午到晚上由綠光劇團的大熊老師帶我們上了豐富充實的表演課,幫助學員們延伸肢體,學習如何運用單一的物件和場景,建立角色和故事。在當晚的回家作業中,學員們紛紛創作出自己的時代角色,於是隔天的表演課裡,我們以自己寫的角色出發,開始發展人物性格和特色,更彈性的去運用課程所學。

 

圖/學員們運用大熊老師教的定格表情和肢體呈現劇情

 

除了扎實的表演課程,還有「音樂課」在等著學員們!邀請到黃裕元老師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傳授基礎的臺灣音樂史給我們,並且依時代分組帶開,更加詳盡介紹日治中期、後期,與國民政府初期的音樂歷史。

 

圖/黃裕元老師講解臺灣音樂史

 

在第二天的晚上,我們上了兩堂影像課,分別是建成導演的基礎鏡頭語言,還有珮雯導演的分鏡課程。建成導演透過影像教材短片⟪午休⟫,教導大家不同鏡頭的運用在畫面呈現上的效果與意義﹔而珮雯導演則是條列十項拍攝短片時的重要事項,以各式片例來體現。後來也實際讓大家畫出基本的分鏡圖,各組一一上台講解,過程有趣也讓同學們更理解實際拍攝步驟。回旅店後,大家討論劇本直到深夜。

 

圖/建成老師的鏡頭語言課程

 

圖/珮雯老師的課堂上,學員講解組內的分鏡表

 

隔天仍持續熱烈討論,一直到接近傍晚才有組別陸續去臺史博裡找景、試拍,還有在館周邊錄環境音。接著重頭戲來了,在臺史博閉館後,我們要正式的在裡頭進行拍攝。一切從進場就很謹慎,先兩兩列隊,由館員告知注意事項,接著開了一道小門讓我們進去。被告知只有三小時的拍攝時間,大家神經繃很緊,雖然一開始會發生一些找不到場景、實拍不如想像等等的事情,但是仍然在進場一陣子後逐漸適應,不只組員們,組與組之間也努力互相協助拍攝。我還記得有一顆鏡頭,我們組和另外一組正在拍的場景就在隔壁,因為時間緊湊,當下我們就隔著牆大喊:「你們先拍,我們撤!」然後過幾分鐘換他們喊回來:「我們拍好了!換你們,謝謝!」事後想起來覺得很有趣,是一種被逼到狗急跳牆時的互助合作。在服裝和道具租借上,各組別和富邦工作人員也是費了一番苦工,我們必須事先挑選好自己要借的東西,並且登記好之後,接著跟有重疊借物的組別協調拍攝順序。有的時候另一個組只需要褲子,我們就先把遠景拍好,然後脫下褲子,接著繼續拍特寫。想來竟也莞爾,真是有夠聰明的合作方式。拍攝到剩最後幾分鐘時,你會看見大家都在奔跑,努力的想為自己組再多拍點什麼,即使是不知道會不會用上的空鏡頭也好。於是我邊跑邊笑,笑大家努力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圖/館內拍攝過程

 

圖/館內拍攝過程

 

圖/館內拍攝過程

 

圖/館內拍攝過程

 

結束館內拍攝的大考驗,更大的考驗又要來到。回到旅店後,我們從整理素材、鏡頭取捨、角色配音,就這樣進行了整個晚上的後製,從午夜到清晨。這之中需要依靠組員的接力和分工:我們去配音時,你們挑照片﹔我們回來傳檔案,你們剪接。諸如此類的各式分工,當然也要分配什麼時候誰可以小瞇一下。在整晚的工作中,各組都進行了大量的創作激盪,不只是組員間,表演課和影像課的老師群也都會適時來和我們討論。像是配音的部分,大家一開始不會運用所謂「聲音的表情」,也是經過表演老師的開發我們才比較放得開。在鏡頭的轉換上,建成老師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協助,實際操作剪接來告訴我們比較好的方式是如何。

 

圖/臺史博夜未眠成果發表會

 

天亮了,要前往臺史博進行成果發表了,大家將作品告一段落,一上遊覽車就進入睡眠狀態。發表前各組會一一介紹自己來自何方,並在這次營隊中學習到什麼。有人說是分工合作的珍貴,有人說開心看見臺灣歷史的脈絡,也有人對歷史和音樂的結合感到新奇。在這四天的營隊中,連同表演、劇本、分鏡,我們學習了完整的拍攝過程。而在臺史博裡,我們也更深入了解臺灣的歷史還有音樂之於歷史的意義,兩者結合後讓歷史不再感覺那麼久遠,而是其實一直貼近著我們的生活。

 




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
會員密碼
驗證碼